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本报评论员 | 突出改革破题 优化创新生态 ——五论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
来源:衢州日报
2024-04-23 07:21:40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突出改革破题,着力打通体制性障碍、突破制度性藩篱,更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就深化科技创新改革作出进一步部署,对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建设提出了要求。把科技创新改革引向深入,加快推进创新生态优化提质,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势在必行。

科技创新生态是个“软环境”,却蕴含着“硬道理”。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已从线性范式、体系范式演进为生态系统范式,呈现出多样性共生、开放式协同的突出特征。这就意味着党委政府要培育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而不是“人工花园”。近年来,我市科技体制改革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如建立“给足钱、选对人、不管事”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管理模式,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优势企业,打造“创新联合体”。但是,同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足、科技型企业引育不够有力等短板。对此,要加大改革力度,以制度创新来赋能减负,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让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阳光”更灿烂、“空气”更新鲜、“水”更清、“天”更蓝。

加快推进创新生态优化提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部署,一体推进。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在布局上要“谋”,以全省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试点为契机,集成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和教育、科技、人才、金融等领域重大改革,着力构建创新全链条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更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落地;在体制机制上要“放”,谋划推出更多让企业和科创人才有实感、得实惠的改革措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赋予更多科研自主权,真正为企业减负、给科研人员松绑,让大家心无旁骛抓创新、抓发展;在环境保障上要“造”,形成有利于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让创新主体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敢于创新,着力打造更多具有衢州辨识度的特色场景和标志性成果。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创新生态优化提质是一个累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我们必能走出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