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百花吐蕊 大地流彩 —— 衢州文艺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三衢客户端
2024-03-25 07:03:40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优美动人的舞蹈、婉转动听的旋律、传神写意的绘画、笔走龙蛇的书法……当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照进现实,三衢大地处处是“诗和远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指出,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衢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的目标,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两创”原则,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加快打造四省边际文化文明桥头堡中展现风采,推动着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丰富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衢“文艺百花园”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生动景象……

紧扣时代 推出精品力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衢州拥有“万年文化史,四千多年建城史”。龙游荷花山遗址发现了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存,最新测定的数据显示距今9000年至1万年。从稻作文化到南孔文化,衢州的文化积淀愈发浓厚。

下月初,由衢州市委宣传部和浙江演艺集团联合打造的音乐剧《南孔》将在全国13座城市开启新一轮巡回演出。

这部剧被业界誉为“中国式音乐剧的开先之作”,以大宗南渡和孔洙让爵为主线,着重突出“礼”的含义,讲述了元世祖诏命已在衢州安家百年的孔氏南宗重回曲阜奉祀,孔子第53世嫡长孙衍圣公孔洙深感要实现心中抱负,必须让儒学从庙堂走向民间,遂于忽必烈面前大义让爵、化官为民,以“南孔”族群为核心,创造出了“诗礼相承,贤才辈出”江南文化盛景的故事。

2023年,该剧先后在杭州运河大剧院、中央歌剧院、闽南大戏院剧场演出近30场,出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盛况。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竞相关注和报道,全网总阅读量超过1.5亿次,入选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优秀剧目、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第九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剧目。

推进文艺精品创优工程,加强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题材创作,聚焦“两子文化”和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不断推出反映衢州文化、体现衢州特色、讲好衢州故事的精品力作,为文艺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2年底,浙江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揭晓,衢州选送的纪录片《南孔》、京剧《战士》、广播剧《我不是英雄》、歌曲《在余东,画一个未来》、图书《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等5部作品分获优秀作品奖,点亮了衢州文艺精品创作的“高光时刻”。

2023年11月7日,“三衢艺境·崇贤有礼”衢州老艺术家书画精品展在衢州美术馆如期开展,立即引起不小的轰动。这是一场特殊的展览,汇聚了1950年以前出生、在世且长期在衢生活、工作的书画艺术家作品,生动诠释了“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折射了衢州文艺精品创作的一个时代。

当下,《古城新韵·衢州有礼》民族音乐、原创音乐《南孔礼乐》、国产动画《雾山五行》等一批新的文艺精品正在创作推进中,三衢“文艺攀峰”行动的步伐不断加快。

扎根人民 助力共同富裕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服务人民,文艺才能彰显更大价值,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023年,注定要载入衢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史册。

年初,坐落在信安湖畔的衢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总用地面积136亩,总建筑面积25.38万平方米,剧院演艺中心、美术馆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是衢州文艺发展的新地标,闪耀在四省边际中心。

一年来,剧院演艺中心演出不断,民乐大师方锦龙·新九州爱乐乐团音乐会、中央芭蕾舞团看家戏·《红色娘子军》、陕西人艺茅奖三部曲之《白鹿原》、舞剧《咏春》……一批经典剧、爆款剧在这里轮番上演。

“以前看话剧、戏剧、舞台剧,要跑到杭州、绍兴,还得住一晚。”市民纷纷点赞“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规格、高质量的演出”,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

在衢州美术馆看展追展也成为衢州市民生活的一种新时尚。从“第19届浙江摄影艺术展”开场,到“浙江省画院联盟钱塘江诗路文化美术作品展”贺岁,每月都有高端展览推出。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闵学林,著名版画家张远帆,著名书画家、学者、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秘书长文蔚等文艺名家都走进衢州办展。

2023年3月18日至19日,华语乐坛知名歌手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在衢州连续举办两场,这是衢州市体育中心落成后首次承接的大型演唱会。5万张门票“开售即罄”,四面八方而来的“谦友”涌入衢州。数据显示,这场演唱会吸引了市外4.6万人来衢,仅演唱会前后3天,衢州共接待市外游客10.72万人次,其中,主要景区接待游客4.02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消费达6.9亿元。顿时,一场演唱会燃爆了一座城。

不仅如此,诗画山水小镇鹿鸣山文化院街、戏剧《浸梦水亭门》沉浸式剧场一经推出,就成为“网红”,让衢州这座古城更加充盈着文化和时尚的气息。

焕发激情 加快实干争先

“加快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市域实践样板。”2023年11月,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对打造文化文明桥头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衢州文艺发展指明了新的方位和坐标。

今年2月,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又对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共进共荣作出具体部署。衢州文艺发展又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

将“文艺精品创作”和“艺术乡建”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考核,建立文化艺术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扶持机制,持续评选文化人才“香樟奖”,实施“南孔精英”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一项项“硬核”举措,筑牢了文艺发展的坚强保障。

深入挖掘“两子”文化,大力弘扬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聚焦共同富裕、“千万工程”、杜立特行动等重点题材,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富矿”越来越多。

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今年省委、市委“新春第一会”奏响了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的强音,进一步激发了三衢文艺人才队伍的激情和活力。

去生活现场,到人民中间。看城乡巨变,观三衢锦绣,感文化脉搏,听时代涛声,用文艺赋美!成为衢州文艺工作者的行动自觉,成为新时代衢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选择衢州,省级“艺术乡建”标准化试点花开衢州,全省村歌故事会落地衢州。“常山喝彩歌谣”入选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婺剧《云上杜鹃》荣获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最佳剧目”,省金钟奖赛事获奖实现零的突破……文艺发展捷报频传,2023年,全市有300多件优秀文艺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衢州女书家”“开化农民草书”“衢州儿童文学”“艺术乡建”“文艺两新集聚区”等文艺品牌名片不断擦亮。

中国摄影金像奖、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获得者,著名摄影家傅拥军回到家乡龙游溪口村,创建了泥美术馆;青年作家、出版人周华诚回到常山天安村,种下了“父亲的水稻田”……一批又一批的“文艺乡贤”回来了,加入到“艺术乡建”大军。

目前,全市已涌现出130多个省市级特色文艺村,驻村艺术家超过200人,与当地共建乡村艺校、乡村艺术馆20个,下淤、余东、新姜、清湖、大陈等一批特色艺术家集聚村落悄然兴起。

当代文艺的价值越发深远,当代文艺的使命越发清晰,当代文艺的力量越发丰厚。锻造一支“勤廉并重、崇德尚艺、实干争先”的文艺衢军正逢其时,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重任在肩。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聚焦“四个力”、打造“中心城”,助力加快建设文化文明高地,用文艺力量滋养三衢大地、浸润百姓心田,全市文艺战线奋勇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有理由相信:百花吐蕊,定让大地流彩!

来源:衢州日报 编辑:阮胜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