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姜芳林,1963年出生,龙游县塔石镇童岗坞村人,从事木工工作三十余年,制作出的木马曾获得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3月16日,位于灵山江畔的龙游县溪口老街,往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在“一盒故乡”溪口竹居生活馆里,竹编饭盒、木马、木凳、竹蜻蜓等一个个用竹、木制成的精美手工艺品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走入竹居生活馆后面的工坊,木匠姜芳林正埋头制作一个木马。裁料、打磨、刷漆、组装……现场还有三四名木匠,每个人都在认真工作。“别看这小小的木马,工序可多了,基本上两天才能完成一个。现在,木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一个月后。”姜芳林忙碌中带着欣喜。
姜芳林的老家位于龙游县塔石镇童岗坞村。18岁那年,他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做木工活,三年学成后,便在附近村子帮村民盖房子、做家具,靠着一门手艺吃饭,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后来,随着木结构房子的日益减少和全屋定制风格的兴起,姜芳林的木工活越来越少。
2018年,姜芳林的儿子姜鹏回乡创业,成立“一盒故乡”品牌。姜芳林寻访各个乡村的手工艺人,把他们手工制作的竹木制品放到微商城售卖。用文创来带动产品销售,让姜芳林看到了木工技艺新的生机。“七年前,孙女刚出生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木马,让她坐在上面玩,孙女很喜欢。后来把孙女骑木马的视频发到网上,很快就有顾客打电话来询问木马的价格。”姜芳林说,从那以后,他就一门心思投入到了木马的加工制作中,随着工艺越来越完善、制作越来越精美,木马的销量也越来越好。
更让姜芳林有成就感的是,2019年,北京几位非遗专家特地来到溪口,与他同吃同住三天,学习木马制作技艺。“看到非遗专家们都如此喜欢木工技艺,让我觉得传统手工艺人也能得到这个时代的认可。”
看似简单的木马,制作起来却非常考究。“在最初的选料环节,要选择进口的榉木,因为这种木头硬度中等、木纹细腻,做出来的木马手感好、有光泽,又不容易坏。”采访时话语不多的姜芳林,说起木工活却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凭借多年的木工经验,姜芳林只要看一眼客人提供的木制产品设计稿,就能把产品做得八九不离十。
现在,姜芳林已经带了一个团队。除了常年驻扎在竹居生活馆里的三四个工人外,还有四十多个经验丰富的艺人也加入了竹木制品的制作大军中。
从传统的木工师傅,到如今制作文创产品的手工艺人,姜芳林对这一角色的转变很适应:“传统的木工活可能会慢慢退出市场,但有手艺的人不会被淡忘。多亏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帮我们打开了视野,让我们这些老手艺人做出的产品与时俱进,原本应该摆在博物馆里的物品有了新去处,开拓出了更大的市场。”
尤其让姜芳林高兴的是,他还当起了孩子们的老师。竹居生活馆里面有一个竹木制品研学馆,墙上挂满了各种用来制作竹木产品的工具。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就有小学生来这里学习竹木产品制作技艺。“我带过很多学徒,想不到现在还能带小学生们。”说到这里,姜芳林乐了,“我会跟他们介绍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希望他们能了解更多的木工知识,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