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海经’,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明确要求,也是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重要抓手,在加快推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衢州、宁波两地围绕“两个先行”目标,按照全省“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行动”决策部署,坚持开放融合互促共赢,促进山海互济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山海协作新的内涵、载体和方式。
完善市级协调机制。发挥衢甬山海协作优势,首先是要打通市域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保持两地间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物流的畅通。衢州、宁波两地紧紧依托衢州—宁波山海协作平台,强化优势互补,坚持合作共赢,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展现了山海协作的强大生命力。近五年来,两地间主要领导会晤交流日益频繁,双方就如何发挥两地山海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衢州—宁波山海协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要加强双方在产业合作、飞地共建、社会事业、干部互派、资源互补方面的联系,不断提升共同举办重大经贸活动的频率和效率。
近年来,衢州市将对接宁波的“246”优质产业集群(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作为山海协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推进,不断深化区域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宁波的产业优势和衢州的资源优势,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对接,推进衢甬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一是健全两地产业发展共建共享机制,紧密结合飞入地平台的园区规划和产业规划,同步推进平台开发建设与项目引进,努力实现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在衢州。二是立足衢州本地产业实际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找准主攻方向,紧扣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培育壮大,通过山海协作共建机制,将衢州的政策、空间、环境优势与宁波的资本、人才、平台优势有机结合,招引大企业大项目,打造绿色产业集群,构建扩大税源和促进就业增收的发展平台。
加快科创平台建设。打通“科创飞地”政策体系。推动衢甬两地统筹布局科创型“飞地”平台,促进人才、项目等高端要素加速流动。对内,依靠优惠的政策为本土的龙头企业引进人才提供载体。对外,通过配套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成长性好、科技贡献率高、人才集聚力大的企业,在“飞地”进行项目孵化,到衢州实现成果转化。加大“飞地”财税资金支持力度。打造政策洼地,进一步吸引知名企业、优质项目赴衢州投资创业。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进一步化解“飞地”建设和运营的财政压力。
深化衢甬社会领域合作。一是全面深化教育合作。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推动宁波优质师资力量向衢州流动,合力实施共谋、共建、共享、共融、共情,努力实现教共体内资源自由流动。逐步提升龙游一中与宁波镇海中学、常山一中与慈溪中学的战略合作水平。二是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依托宁波重点高校、医疗机构、卫生组织等资源,推动医疗资源交流,促进衢甬医疗资源共享和医护人才培育。三是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签订了《甬衢两地旅游合作协议》《工会疗休养合作协议》。宁波市民在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双休日的其他时间可免费游览包括江郎山在内的200个衢州的景区。积极推动衢州“休闲观光型”旅游与宁波方特“体验型”旅游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持续扩大与宁波地区的文旅交流,拓展衢州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提升衢州城市旅游影响力。
(作者单位系衢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