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评
常态化“治噪”“降噪”值得期待
来源:衢州晚报
2023-06-16 09:42:24

“噪声扰民”一直是被城市居民所诟病的一大热点。每年的中高考季,全国各大城市都会采取特别治理行动,开启“静音护航”模式,整治城市噪音,为考生们营造安静、舒适的考试环境。这一普遍性做法,体现出全社会对莘莘学子的深切关爱。然而,中高考一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禁噪令”便偃旗息鼓,“噪声扰民”又开始回归城市。对此,不少网民在网上发出呼吁:希望城市管理者能常态化实施“治噪”“降噪”行动,把“治噪降噪键”一按到底,真正还市民一个岁月“静”好的生活环境。

“噪声扰民”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老问题,对此,每一座城市的居民似乎都有深切感受:白天,大家要忍受交通噪声、餐饮噪声、施工噪声、装修噪声等各种城市噪声污染;到了夜晚,各种广场舞音乐噪声、商家使用高音喇叭揽客噪声等,又让无辜的人们深受其害。无处不在的城市噪声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顽疾,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道障碍,成为城市居民获得幸福感的一大痛点。

为回应人民群众对治理城市噪声的殷切期待,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已于2022年6月5日全面实施。新版噪声污染防治法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内涵,扩大了适用范围,对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噪声等扰民噪声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并加大了惩处力度。这是捍卫市民“安静权”的最好法律利器,只要执行到位,就能有效控制噪声污染。

新版噪声污染防治法出台至今已有一年,但对照法规条文,许多城市常态化执行机制尚未形成,市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理念还有待提高,这应该是造成城市“治噪”“降噪”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治理噪音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像中高考期间治理噪声污染一样,实施有效的依法治理措施,用法治力量守护公众的常态化“安静权”;另一方面,还需要每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约束自我行为,养成文明习惯。只有每一个人都懂得,我们每个人既可能是噪声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噪声的制造者,在开展任何可能产生噪声的活动时,都要自觉降噪,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他人造成噪声侵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噪声污染,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

虽然我们也知道,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建筑施工;人们在充分享受汽车出行便利的同时,肯定会产生交通噪声;群众性文化娱乐方式不断多样化,在休闲娱乐过程中也难免会产生娱乐性高分贝。但这些噪声污染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是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市民身心健康的,更不利于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常态化“治噪”“降噪”,既是市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城市文明和精神厚度的重要体现。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把市民“安静权”打造成城市生活的新“标配”,让每个市民感觉岁月“静”好。

精彩回顾